首页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从成本—效益分析视角入手探索中国特色的注册会计师行业独立管制模式(图书推荐)

信息来源:工商管理系 发布日期:2011-09-29

摄影 审稿
责编

 社 科 要 情

 

  

从成本—效益分析视角入手     

探索中国特色的注册会计师行业独立管制模式

近日,willhill官方网站黄友同志完成的课题《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管制研究——基于成本-效益分析视角》已由经济科学出版社。该研究针对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时期,会计服务市场化程度不高,政府管制与行业自我管制以及政府各管制部门相互之间的关系还没有理顺,导致注册会计师行业管制成本高而效益低而提出。

在“安然事件”后,我国政府强化了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管制力度,财政部于2002年10月决定将原委托注册会计师协会行使的注册会计师行业管制的行政职能收回,由财政主管部门有关内设职能部门行使,进一步加强了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政府管制力度;并且,我国政府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管制投入了很大的成本,财政主管部门内部管制机构,除其隶属的注册会计师协会外,还有会计管理、监督检查、法制等多个机构,外部还有审计、工商、税务、证监会等部门。但是,时至今日,从社会公众的认可度以及行政监督检查和行业自律检查情况来看,虽然我国在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管制方面投入了较高的成本,但效益并不高,目前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整体执业质量和执业水平不容乐观,社会公信力不高,审计独立性不强,造假欺诈时有发生,会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卷入民事、刑事诉讼屡见不鲜,对资本市场发展和行业建设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在降低整个行业社会公信力的同时,也引发了社会各界对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管制的质疑。为此,需要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现行管制进行研究,扬长避短,构建一个适合我国国情的行之有效的注册会计师行业管制模式,以促进注册会计师行业健康发展。注册会计师行业如何管制才能够达到帕累托效率,如何以最小管制成本达到最优管制效率,是研究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管制不可回避的问题。本书从注册会计师需求、供给关系入手,运用管制理论及成本——效益分析方法,系统研究了注册会计师行业管制的理论和模式,并针对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管制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此种研究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本研究分析了我国目前注册会计师行业管制模式的现状和现实选择,指出了注册会计师行业管制体制变革和发展的方向,旨在进一步完善我国当前注册会计师行业管制模式,进一步提高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社会公信力,有力维护社会公众利益,促进注册会计师行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实现做好、做大、做强、做出去的目标。

本研究通过成本-效益分析和我国建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国情分析,认为独立管制模式是注册会计师行业管制的最优选择模式,但就我国目前而言,不一定是现实选择模式。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时期,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实行独立管制模式的时机还不成熟。因此,从当前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实际情况来看,以政府管制为主、行业自我管制为辅的混合管制模式是合理和现实的选择,独立管制模式是未来和最优的选择。本研究最终建议的管制模式是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独立管制模式。

主要创新点为:

一是将管制经济学理论引入注册会计师行业管制研究并收集了最新的数据资料分析政府管制和行业自我管制、独立管制的现状及效率,归纳出政府管制和行业自我管制、独立管制的优点和局限性,从而形成了对政府管制和行业自我管制、独立管制较为系统的认识,为更准确地把握目前注册会计师行业管制中存在的问题奠定基础,进而为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管制模式做出选择。

二是运用计量经济学知识从定量方面分析政府管制与行业自我管制如何有效结合。首先通过供需平衡理论说明管制供给量、需求量如何确定,再将各管制因素在管制模型中的特性进行分析,设计函数和管制的成本效益曲线,然后利用成本—效益分析法探讨两个不同管制主体的管制供给量分别在何种数量范围将达到总管制净效益的最大。据此,提出了在当前经济转轨时期我国应采取以政府管制为主、行业自我管制为辅的混合管制模式,这是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当前管制模式的现实选择。

三是紧密联系实际,提出了完善我国当前注册会计师行业管制体制切实可行的新对策,可为国家有关部门决策时提供参考。同时指出了未来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管制模式发展变革的方向以及最终目标——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独立管制模式,这是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管制模式的最优选择,同时构建了适合我国国情和注册会计师行业实际的独立管制模式的基本框架,既有理论指引,又有可操作性。